主辦機構:
捐助機構:

第4集:我和我

字源參考

相關章節+

「所謂誠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,此之謂自謙。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小人閒居為不善,無所不至,見君子而後厭然,掩其不善,而著其善。人之視己,如見其肺肝然,則何益矣?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」(《大學》)

【意譯】

所說的使意念誠實無妄,就是不要自己哄自己。好比厭惡難聞的奇臭,喜愛艷麗的美色,這叫做自然的感觸(自然感觸,人人都知,不能隱瞞)。所以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,一定要謹慎小心。小人平日做壞事,沒有什麼不幹的;一碰見君子便躲躲藏藏,掩蓋自己的壞行為,顯示自己好的表現;別人看他,好像看見他的五臟六腑一樣,那有什麼益處呢?這叫做心裡真有什麼,外貌自然要表現出來。所以,君子一定要在獨自一人時謹慎小心。


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,非道也。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」(《中庸》)

【意譯】

天賦予人的氣質叫做「性」,一切順著本性叫做「道」,修明道的方式方法叫做「教」。道,是人一會兒都不可以離開的。如果是可以離開的話,便不是道了。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,也警愓小心;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,也畏懼謹慎。縱是最隱蔽的東西,也沒有不表現的;縱是最細微的東西,也沒有不顯示的。所以君子在一人獨處的時候,也謹慎小心。喜歡、憤怒、悲哀、快樂幾種感情還沒有激發的時候叫做「中」;發作了,都合乎義理禮節,叫做「和」。中是天下事物共同的自然本性,和是天下四處通達的道路。達到中和的最高頂峰,天地便各安居其位,萬物也依其本性而生長了。


孟子曰:「愛人,不親,反其仁;治人,不治,反其智;禮人,不答,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諸己,其身正而天下歸之。《詩》云:『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』。」(《孟子‧離婁上》)

【意譯】

孟子說:「我愛別人,可是別人不親近我,那得反省自己仁愛是不是深厚;我管理別人,可是沒管好,那得反省自己智慧和知識夠不夠;我有禮貌地對待別人,可是得不到相應的回答,那得反省自己恭敬得夠不夠。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,都要反躬自省,自己的確端正了,天下的人自然會歸向他。《詩經‧大雅‧文王》上說過:『常順天意不相違,幸福都得自己求。』」


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(《論語‧學而》)

【意譯】

曾子說:「我每天多次自我反問:替別人辦事,是不是竭盡心力了呢?和朋友交往,是不是誠心實意呢?老師傳授的學問,是不是複習了呢?」


「自誠明,謂之性。自明誠,謂之教。誠則明矣,明則誠矣。」(《中庸》)

【意譯】

從誠心到明白,這是出於天性;從明白到誠心,這是由於教化,有至誠之心就能明白聖人之道了;能明白聖人之道就有至誠之心了。


註譯來源:

楊伯峻(2020),《楊伯峻四書全譯》(第一版)。北京:中華書局。


內容重點

  1. 儒學不單止是理論,更是一種修煉,而當中的「誠」、慎獨、養氣(見第13集),正是修心養性最重要的工夫。
  2. 如前所說,儒家是「求己之學」。誠不單是對人忠誠,更重要的是指對自己忠誠。對人忠誠是一時一事,對己忠誠卻是每天做足24小時。今天資訊爆炸,人又有多少時間真的可以靜下來自己檢閱自己?怎樣減除雜訊,讓同學可以安靜下來自己面對自己,是今天家長老師最大的題目。


教學建議

  1. 不先把小朋友的時間表填得滿滿,讓他們有時間空間獨處。開始時可以是給他們一張白紙,隨便畫些什麼,不用有主題,甚至不需要什麼具體事物。進一步,可鼓勵他們每天把當天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記下來。多外出散步,無需預早安排行程與節目。安於寧靜,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
  2. 遇到挫敗,提醒、引導他們,先不要埋怨運氣或其他人,先問問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。找到問題所在,亦不必自責,改正學習好,反而是值得高興的事。


動畫文字版

蝙蝠、豺狼會分食物給一些受傷沒有能力獵食的同伴。實驗室的老鼠發現:如果自己得到食物的同時,另一組老鼠會遭到電擊而受苦。牠們會停止去取食物。海豚甚至會拯救其他遇難的物種—人類……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,動物亦都有不同方面的道德本能。咦?那孟子說的性善是人的特質,豈不是不太對嗎?

首先,你也預想到,孟子又怎會真的研究過甚麼動物行為?更重要的是,孟子強調的是人的良知、良能。留意「知」和「能」,意思是人除了有善的本能之外。自己亦知道自己心裡面有這種感受,有能力決定自己要做些甚麼,才不會違背自己良心。

那動物有沒有這些回看自己?心理學所謂的後設認知呢?暫時主流的意見是:絕大多數都沒有。

我們說仁,就是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對。你真誠對人,別人才會真心對待你。但是誰最清楚自己是否真誠呢?那就是自己了。「誠」,一邊是「言」,表示說話;另一邊是把斧頭,使勁劈向木頭。表示說話斬釘截鐵,一諾千金。因為說過的話會盡力實現。所以「誠」有真實,盡心盡意的意思。

「誠」,不單只是指對人,更重要的是,先不要自己騙自己。既然人可以行善,亦可以作惡。那誰去決定呢?誰最清楚這個決定從何而來的呢?那都是自己,經常保持這份自覺。孔門弟子,都會練習這套功夫,就是當沒有人看著你的時候。自己看守自己,細味自己真實細微的感覺。

有人的時候,我將橙皮放進垃圾桶;沒有人的時候,我將橙皮放入垃圾桶。

有人的時候,我們學會了一個生字;沒有人的時候,我背默了一個生字。

有人的時候,我冒著寒風在溫暖的泳池爬出來,去廁所小便;沒有人的時候,我冒著寒風在溫暖的泳池爬出來,沒在泳池裡小便。

有人在的時候,我運用喉震音,唱了一首很動聽的歌,給大家聽;沒有人在的時候,我用喉震音,唱了一首很動聽的歌,給自己聽。

沒有人在,樹葉的影子,在我身上玩捉迷藏。沒有人在,沒有人知道,我靜悄悄,吃了半邊雞。沒有人在,我想了個笑話,自己笑死了。沒有人在,沒人做證。我和我自己,許了個願。夜空的星星,一閃一閃。待有人在,星星依舊,一閃一閃。半邊燒雞,依舊溫暖。我講了個笑話,大家聽完,都笑死了。

自己看守自己,自己更可以做自己老師。遇到甚麼挫折,不如意。頭一件事並非埋怨別人,而是先問自己:「有甚麼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呢?」每天都反省一下自己,我今天對人對事,有沒有隨隨便便,不夠真誠呢?又問問自已,反省自己。咦?好像有些煩氣!哦,那就當是找多些話題自己和自己對話。不多點對話,又怎會知道自己有多清醒呢?明明duck!